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向前看,是抹不去的峥嵘岁月,向后望,不变的是报国热忱

来源:攀枝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2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他曾感受过国家的危难,也见证了祖国一步一步地崛起和壮大。

  1977年,年仅19岁的他毅然参军报国;2020年,迈入花甲之年的他,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发挥余热,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就是老战士——杨德元。

  杨德元,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人。1977年1月,19岁的他光荣参军;1978年7月被选为班长;1979年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8年11月,被提拔为排长;1979年荣立三等功。

  “我这一生中所经历的战役,都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1979年,杨德元随部队进入越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火硝烟里挥洒青春。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杨德元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战役。当天清晨6点,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的升空,这场战役正式打响。“那一刻,反倒一点也不害怕了,我想,我要死在越南回不去了,为国牺牲那也光荣!”伴随着冲锋号声,3个排同时冲上前,第一时间杀向了82号高地,杨德元所在二排迅速占领了阵地,并消灭14个敌人,其中击毙4名,重伤4名,俘虏6名。开始到结束,这一过程仅用了12分钟。

    二排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胜利后,团里便派二排排长杨德元带领整个排去保卫团指挥。

       “当兵苦,打仗更苦,苦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述...”1979年大黑山搜山战,战士们一路披荆斩棘,克服了重重困难,将杂草丛生的大黑山硬生生砍出了一条路。此次搜山时间长达三天三夜,路上的战士又饿又渴,一路上砍芭蕉树、竹子,就为让“燃烧”的喉咙沾一滴“救命水”。幸运的是,他们搜山途中遇到一股溪流,战士们俯下身子猛喝溪水,几秒钟时间溪水直接断流。没喝够水的战士,则用双手挖到泥土最深处,将已浑浊的水毫不犹豫地送入口中...

  1979年3月5日,马甸激战的前一晚是杨德元的不眠之夜,因为他明白这场战役将是一场恶战。当晚,整个营进入树林潜伏,杨德元与另一位战友王兴才聊道:“兴才,我们今天说好了!无论明日谁牺牲于战场,活着的人一定要去看望对方的父母。”做好约定后,杨德元这才放心合上了疲惫的双眼。

  凌晨6时,炮群开始怒吼,战士们准备向17号高地冲锋时,杨德元被敌方的手榴弹炸伤,下身全是鲜血,在他耗尽了所有力气后跌入山底,直至夜深,他才被战友找到。第二天,杨德元被送往医院救治。住院半年后被评为因公二级伤残,地方6级伤残。至今,杨德元体内仍有40多个弹片镶嵌在骨头里,无法取出。

  “我们胜利了,可很多战友都永远留在了那里...”说到这儿,杨德元红着眼眶说:“我跟牺牲的战友们相比算不了什么,从军虽然只有五年,但是这些记忆和经历是一辈子的。”

  1982年12月杨德元转业回到家乡盐边,先后在盐边县担任人大常委会基层员工、农业民族委员会科长、原高坪乡党委书记、民委副主任、民委主任、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统战部部长、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委员副主任、格萨拉管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

  “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建设家乡的‘新战场’我都尽力了,这一生问心无愧。”回到家乡任职期间,杨德元为盐边地方经济建设、盐边民族事业发展、民族团结作出了众多贡献。省委、省政府为杨德元授予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荣誉证书。

  目前,杨德元正在担任盐边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杨德元坦言说,担任县关工委主任一职,当时他也有些犹豫,但考虑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应该服从组织安排,于是毅然接受这一任务,并表示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为了做好工作,杨德元经常深入学校、农村,不知疲倦地工作。一次,杨德元在走访渔门一个家庭时,他了解到,这个家中目前只剩一个小女孩和一位七旬的爷爷,小女孩的父亲去世,母亲也弃她而去,他们的房子破烂不堪,“遮风避雨”都成了奢望...看到这一幕,杨德元眼泪完全不受控制,那一刻,杨德元觉得关心下一代这件事瞬间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他下定决心,只要他还干得动,就一定尽己所能,倾情关爱,热心帮扶,让孩子们在同一蓝天下快乐成长。

  退伍不褪色 永远跟党走尽管身姿不再矫健,动作不再敏捷,但这位六旬退伍老兵坚持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危难当前军人冲锋上阵保家卫国的职责使命。杨德元说,不论多久,他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